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提高体育中考分值,推进高中
“公民同招”;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雅礼中学新校区秋季入学前完成投入使用;推动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
1
月
6
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工作情况通气会,发布了
2025
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及未来发展规划。
提高体育中考分值
,探索教育改革
“长沙样本”
会上,记者了解到,长沙将继续突出学位建设,提升民生保障力。
有序实施基础教育学位
6年建设规划、
3
年滚动建设计划,确保如期完成
48
个学位建设项目,增加基础教育学位
9
万个以上,其中新建、改扩建城区公办高中
7
所(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雅礼中学新校区
3
个新建和周南中学、雷锋学校、南雅中学、长沙外国语学校
4
个扩建),在秋季入学前完成投入使用;制定优质民办高中、公办中职学位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办学规模、规划选址和建设时序;推进优质公办中职与非营利性民办中职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推动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多措并举提高优质高中阶段招生比例。
同时,突出重点改革,提升全国影响力。
长沙将
优化中考考试、考查科目及成绩呈现方式,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并调整计分方式,引导学生爱运动、常锻炼;调整高中学校录取方式,推进高中
“
公民同招
”
,优化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遴选,减少和规范优惠加分项目。取消
“
小升初
”
外语特色招生计划。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
2至
3
岁幼儿并规范管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创建
2
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芙蓉区、天心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殊教育改革等国家实验区建设,探索出更多教育改革的
“
长沙样本
”
。
深入开展全员文体
,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
2
小时
会上指出,
长沙将继续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突出把党的创新理论、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有机融入教学活动。用好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特色资源,开发一批红色课程群和红色精品研学线,深化
“
雷小锋
”
大德育和
“
思政
+
心育
”
融合育人,构建具有长沙特色的
南宫·NG28 SPORTS
“
大思政课
”
品牌,引导学生
“
知家乡、爱长沙
”
。
同时,突出五育并举,提升人才竞争力。长沙将继续
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持续加强心理健康、劳动实践和科学教育,建设初中学校实验室、计算机教室
200间。启动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进学校体育课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深入开展全员文体活动,实施美育润心行动,举办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开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施
“
大先生
”
培养行动,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训培养和管理全过程;出台尊师惠师政策措施;加大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
此外,为了突出高校赋能,提升科技支撑力。长沙将继续
聚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指导高校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及学科设置;积极推动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建设工作。聚焦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质量和在长转化率,建好市域产教联合体,鼓励和引导高校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鼓励校企人员
“
互聘互兼
”
。优化市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用好大学生创业基金,建好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保障机制,力争吸引
15
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长来长创业就业。
数据:2024
年长沙教育成绩
2024年,长沙聚焦扩优提质,基础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新扩建学校幼儿园
85
所,新增学位
9.35
万个,其中新扩建公办高中
5
所,增加高一年级学位
2860
个。
精准制定学位六年建设规划、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到
2030年将新建高中
19
所,扩建高中
8
所,并通过挖潜扩容一批学位。
完善集团化办学政策,县域高中、城区新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
100%;建成省
“
徐特立
”
县中
3
所,建设市级高品质县中
10
所、培育县中特色项目
28
个,还研制了民办高中优质发展规划,家门口
“
南宫28·NG登录入口
上好学
”
的路径越来越宽阔。
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101所,一、二级公办园
45
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
南宫28相信品牌的力量
92.7%
。新增普特融合学校
5
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
98.66%
,位居全省前列。
安排
9所高中、
15
所初中、
34
所小学分别托管、帮扶和联点建设大湘西的
10
所县中、
47
所初中、
100
所网络联校,构建了全县域、全学段的基础教育帮扶体系
。
深入推进
“
双减
”
,出台作业管理十项规定,研制市本级基础型作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传资料由
27

项减少至
7
项;建设校外培训智慧执法平台,查处校外违规培训机构
508
家处置过渡监管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1396
家;率先全省成立校外培训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